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99免费视频,最新的毛片基地站免费,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直播,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臺灣知名歷史學者王曉波談日據(jù)臺灣史

2015年10月26日 14:11 來源:新華網(wǎng) 字號:       轉(zhuǎn)發(fā) 打印

  “日本殖民臺灣50年,沒有一個臺灣人當過一天的皇民,所謂‘皇民化’完全是日本殖民者的欺騙。”在廣州召開的紀念抗戰(zhàn)勝利與臺灣光復7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臺灣知名歷史學者、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所說的這番話擲地有聲。

  針對近年來島內(nèi)“臺獨”勢力美化殖民統(tǒng)治的荒謬言論,年過七旬的王曉波嚴肅地說,“有些人想把日本認作祖國,日本也要把你當作國民才可以。問題是,臺灣人是不是當過皇民?是不是擁有過和日本國民一樣的政治、法律地位?答案都是否定的。”

  他指出,日本對臺灣殖民統(tǒng)治的要點,在于實行民族差別待遇。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實行憲政,國民擁有國會議員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還有一定程度的集會、出版和言論自由,這些權利臺灣民眾都沒有。相反,通過“六三法”等法律,日本在臺灣建立了集行政、立法和司法于一人的總督獨裁制。

  王曉波舉例介紹說,臺灣文化反抗運動的旗幟刊物《臺灣青年》,在島內(nèi)被禁止出版,無奈只得于1920年遠赴東京創(chuàng)刊。雜志在銷往臺灣的過程中,文章還屢遭總督府查禁。臺灣愛國士紳林獻堂等人發(fā)起的請愿廢除“六三法”的政治組織,只能將總部設在東京。

  日據(jù)時期對臺灣民眾的歧視還有很多:同樣職級的員工,臺灣人的工資只有日本人的三分之二。臺灣人念公學校,日本人念小學校,后者人少但經(jīng)費更多。公學校的課程強調(diào)日語與修身,教育學生要好好做日本順民。小學校的課程則重視文學與科學。日本人還推行了嚴厲的日語教育政策,臺灣學生在校講臺語要受處分。在政府機關,臺灣人不能當主管,等等。

  在經(jīng)濟上,日本殖民者一直推行“工業(yè)日本,農(nóng)業(yè)臺灣”的政策,把臺灣當做原材料產(chǎn)地。直到二戰(zhàn)爆發(fā),為了配合日軍的“南進”政策,才開始在臺大興土木,推動重工業(yè)、交通設施建設,并通過“皇民化”政策在臺灣大量征兵,試圖把臺灣建成為日本侵略服務的基地。

  “這些歷史事實都充分說明日本殖民者對臺灣民眾的歧視、壓迫與榨取,臺灣人與日本人相比完全是二等公民,哪有什么平等權利可言?”王曉波說,日本統(tǒng)治臺灣,大量抹殺、改造、替換臺灣的歷史,企圖讓臺灣人都效忠天皇,做順從的皇民。

  “當時殖民統(tǒng)治者記錄了大量臺灣人民抗日活動的案例,都標為機密文件,諱莫如深。對外則不斷宣傳所謂‘皇民化’的成果,欺騙臺灣人民。”王曉波感慨地說,這些拙劣的騙術本來不難揭穿,但一些做了日本軍國主義“炮灰”的臺灣人卻睜眼說瞎話,對此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1945年,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罪惡得到了清算。但是,隨著島內(nèi)政局的變化,“臺獨”勢力出于將臺灣與祖國割裂開來的政治目的,極力美化日本殖民統(tǒng)治,營造媚日、反中氛圍,大肆推銷“臺獨”史觀。

  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先后執(zhí)政的20年里,他們不斷指使、縱容“臺獨”勢力在歷史教育上大力推動“去中國化”,先是通過“一綱多本”偷梁換柱,把摻入“臺獨”觀點的課本塞入歷史課教學中,再后來直接修改課綱,明目張膽地用行政權力為“臺獨”史觀護航,毒害青年。這激起了島內(nèi)有正義感的歷史學者的大力反對。

  2008年后,隨著堅持“一中”原則的國民黨上臺,歷史教學中的“撥亂反正”逐漸提上議事日程。臺教育部門課程審議會于2014年1月微調(diào)高中語文和社會領域課綱,對李扁時期課綱推行“去中國化”做了部分修改,引起民進黨、部分“獨”派團體和一些高中學生的反對和抗議。

  作為課綱調(diào)整委員會的召集人,王曉波在“反課綱運動”期間收到了不少語帶辱罵、恫嚇甚至死亡威脅的匿名信,但他泰然處之。“我連以前警備總部的手銬都不怕,還會怕這些么?”他爽朗地笑起來。

  面對民進黨揚言一旦2016年上臺就會徹底廢除現(xiàn)行課綱,王曉波語帶憤怒:“中國總是要統(tǒng)一的,‘臺獨’不可能有出路。民進黨也知道這一點,他們不敢搞法理‘臺獨’,但一定會在文化教育領域大搞‘去中國化’,繼續(xù)毒害青年學生,這是我深感憂慮的。”

  王曉波說,對于“臺獨”分子在歷史教育中“去中國化”的圖謀,他還會繼續(xù)反對下去,這是所有有良知的臺灣歷史學者的責任。(記者查文曄 王攀)

互動社區(qū)
熱帖| 博文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zhuǎn)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