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99免费视频,最新的毛片基地站免费,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直播,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黨和國家做不到" 深山貧困戶感恩扶貧好政策

2019-07-06 09:0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何太升在自家院落中接受采訪,妻子溫香成陪伴在他的身后。(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7月6日陜西鎮巴訊 (記者 李寧)2001年的一場意外事故,讓何太升再也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站起來;2013年以來,黨的精準扶貧政策深入祖國大江南北,何太升從一個曾背負巨額債務的重度貧困戶到將在今年摘去貧困帽,以另一種方式站了起來。

  18年前,在河南金礦務工的何太升在一次采礦中不幸被礦石砸傷腰椎,導致高位截癱。妻子溫香成為給丈夫治病,四處借錢,欠下巨額債務。這幾年,在精準扶貧政策幫扶下,何太升一家不等不靠,根據村里發展規劃,養土雞、栽天麻、種大黃,靠著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如今,家里一年純收入兩三萬、破舊的土坯房旁增建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兒子也即將從醫學院畢業……幸福生活正在向他們招手。

  說起這些變化,何太升最想感謝的是黨的好政策。

  扶貧為啥先扶智扶志?大山深度貧困戶感觸深

  陜西省鎮巴縣地處巴山腹地,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陜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何太升所在的小洋鎮魯家壩村是全鎮最小的村,只有187戶7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戶179人。

  “這幾年,脫貧攻堅給我的感受非常深。”面對記者到訪,何太升以這句話開場。

  扶貧為啥先扶智扶志?何太升稱,作為貧困戶,說出“志氣”這個詞深感慚愧,但因他的家庭是這樣慢慢走過來,所以感受很深:首先是“智”,在教育上,我們這一輩人沒走出去,所以想把孩子培養出來,不再走我們所走的路。二是 “志”,我的家庭能從最窮最艱難的境地走出來,得益于妻子的照顧,她自身有著一種自強自立的品質,“人窮志不能窮。雖然人窮了,殘了,但志不能殘。”

  初期癱瘓在床的時候,看到妻子的勞累和付出,何太升一度覺得自己拖累了家庭,苦勸妻子離婚重新生活。而今,何太升在院中坐著輪椅受訪,妻子溫香成就守在身后,聽到丈夫對自己的贊美,偷偷紅了眼眶。

  陪伴他再站起來的除了不離不棄的妻子,還有政策的幫扶。

  何太升說,對他們這樣的貧困戶來說,最難面對的情況有三種。首先是生病。家里本來就窮,得了大病不敢想能去治療。而精準扶貧對就醫扶持力度很大,貧困戶住院不需交押金,住院還有報銷,把老百姓最大的難題解決了。其次,何太升回憶,自己曾夢想,這一輩子能住上樓房,就算沒白活。如今國家提供補貼修建了嶄新的樓房,住房問題得到了解決。三是小孩上學問題。兒子在大學不僅學費全免,國家還補助生活費,教育這塊也幫他們解決了。

  “有一天我們不靠國家了,該如何生存?”精準扶貧也照顧到了

  對于何太升來說,精準扶貧政策之所以好,不僅在于幫他們解決了眼前問題,更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找到了出路。

  雖然身體殘了,但何太升有著清醒的頭腦:國家這樣那樣給補貼,但有一天我們不靠國家了,該如何生存?甚至還要考慮比以前生活得更好。

  他認識到產業扶貧的重要性。

  “讓群眾脫貧難度不大,要思考的是脫貧以后如何讓他們有穩定增收的路子,不然脫了貧也穩不住。”鎮黨委書記黃銳也談到這個問題。

  為幫村民解決長遠發展問題,魯家壩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產業,多管齊下幫助農戶脫貧致富。

  何太升家就有短期、中期、長期三種產業。短期,他與妻子養了一兩百只土雞,除去成本,一年純收入一萬多;中期,兩人栽種了天麻,去年收入一萬二。長期,大黃三年才開花結果,兩人栽種了五畝地的大黃。“精準扶貧已經考慮到你今年有了收入,明年后年怎么辦?對我們來說,非常細致、長遠!”何太升說。

  “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黨和國家做不到的”

  的確,精準扶貧解決的不僅是貧困戶眼前的脫貧問題,還為未來的致富鋪就了道路。

  在鎮黨委書記黃銳的引導下,走在進村路上的二十來分鐘內,記者仿佛走進了一處寶藏密集的藏寶勝地。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大黃種植基地,這塊是今年栽的一年生的大黃,那塊是兩年生的,抽穗的是前年栽的。根據行情,挖出來的新鮮大黃一斤在2-2.5元左右,3年后一畝地可收入近3000元。種大黃比種洋芋苞谷收益好的多。”

  “左手邊是我們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陜西省植物研究所的幫助下,建設的彩色獼猴桃試種區。”

  “那個是我們的中華蜂養殖。”

  “這是魯家壩村移民點,已經入住51戶,解決了沒有安全住房群眾的問題。”

  “這個是我們村上的電子商務服務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鮮事物。”

  “前面是職業農民的培訓基地,我們稱它為專家大院、農民的培訓學校。”

  …… ……

  跟著介紹一路前進,每走幾步都會有新的發現。

  近年來,為帶領群眾脫貧攻堅,魯家壩村充分挖掘利用資源優勢,2016年引進陜西臥龍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流轉土地600畝,建立起中藥材育苗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高山彩色獼猴桃示范基地、林藥套種示范基地、林麝養殖場、秦巴山區特色生物保護與開發實驗示范站(科技鎮長團工作站)等,全力實施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扶貧扶智。

  雖然因個人原因,何太升的生活范圍只有附近一兩公里,但他卻能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村里的變化:路修好了、廣場建成了、通電飲水問題解決了、村里有了圖書館,農民生活不再單調,精神上也豐富了。“給我的感覺是,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黨和國家做不到的!我們農村比你們城市還好!”何太升激動地說。

  “我們能有這么幸福的生活,黨和政府付出了相當大的心血和努力。”采訪結束,何太升深情面對鏡頭,向為他們付出心血的人們道謝——“謝謝你們,辛苦了!”(完)

小洋鎮黨委書記黃銳為記者做介紹。(陜西網供圖)

  陜西理工大學派駐在小洋鎮的“科技副鎮長”在為農戶講授大黃種植知識,村里未來的職業農民將在這里誕生。(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村里的大黃種植基地。(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村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標語。(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