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99免费视频,最新的毛片基地站免费,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直播,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臺灣“精致農業”模式助力貴州“精準扶貧”(網絡媒體“走轉改”)

2016年01月17日 17:38: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臺金生態農業觀光園內田園風景。

  臺金生態農業觀光園內田園風景。(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1月17日北京訊 (記者 宣玲玲) “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耕地狀況曾一度成為貴州致貧的原因之一。1月12日至16日,參加“脫貧攻堅看貴州”網絡媒體“走轉改”的記者深入貴州大山深處,看到了鄉村貧苦狀況的切實改變,也為當地因地制宜、借力攻堅點贊。

  貴州與臺灣緯度相近,地形地貌及生物生態十分相似。臺灣擁有領先的觀光旅游業和精致農業,貴州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企業前來投資,進行山地高效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生態農業、民族文化等方向的合作,在互利互惠中推行貴州的“生態扶貧”。

  “現代農業”推動“綠色脫貧”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熱帶植物,在畢節市金沙縣臺金生態觀光農業科技園能種出。貴州與臺灣同處北緯25度、海拔基本相同。2011年初,畢節市金沙縣當地企業與臺灣中華知識產學合作交流協會及臺企合作,興建臺金生態觀光農業科技園。成功引進上百種臺灣農作物品種,建設以蔬菜、花卉、果樹、觀賞樹種四大特色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和休閑旅游園區。

  臺灣的現代農業做得精致、極致。園區基本上完全按照臺灣農業模式打造,是集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創意經濟為一體的多元化產業融合體,占地5000余畝,園區在畢節及相鄰地區多個領域推廣高效農業生產技術,輻射推廣面積達2萬畝以上,帶動10萬以上群眾脫貧增收。

  “以前種稻谷苞谷,一年的收入不到2000元,園區建成以后我們能在家門口打工,掙得錢也多了。”金沙縣申家街村村民毛永淑家流轉1.5畝土地給園區,每年獲得1500元,加上她在園區工作的年工資收入2.5萬元左右,率先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創新農業”帶動“多元脫貧”

  千百年來,貴州各族先民依山就勢,逐水而居,山地環境孕育了多元文化,形成了道法自然的山地文明。貴州的少數民族占全省總人口的37.9%,擁有天然的民族文化。貴州與臺灣相像,都有眾多原住民,臺灣農業在品牌創造過程中重視用文脈提升價值,用文化創意背后的歷史感提高農產品的市場,這種“創新農業”的多元方式正在貴州大山深處生根發芽。

  六盤水市盤縣淤泥鄉大撥米村彝族姑娘阿線正在籌劃推廣寨子里的農產品基地,未來她將開發寨子里的創新農業,推廣彝族文化。目前,她經營的彝族餐廳將民族文化與生態體驗相結合,客人在餐廳吃飯能看彝族歌舞表演,參加篝火晚會,感受民風民俗,體驗農家樂。餐廳員工都是寨子里的彝族村民,大家盼著阿線的生意越做越好,因為每月2400元以上包吃包住的生活足以讓他們擺脫單純種地的貧困狀態。

  阿線做文創農業的思路是從臺灣學的。2013年,大三的阿線作為交換生去臺灣學習,一年的陸生經歷,讓她見識到臺灣豐富的體驗式文創產業。臺灣大力發展的文創產業,激發她回到寨子后積極發展農業觀光業及民俗文化。“我們賣的不僅是農產品,更是彝族文化。希望未來寨子里的東西能變成奢侈品,村民不用外出打工”是阿線的愿望。

  不久,她又將帶上團隊再去臺灣學習。(完)

  六盤水市盤縣淤泥鄉大撥米村彝族姑娘阿線

  六盤水市盤縣淤泥鄉大撥米村彝族姑娘阿線。(中國臺灣網宣玲玲 攝)

[責任編輯:宣玲玲]